不良贷款(收集3篇)

时间:2024-07-31 来源:

不良贷款范文篇1

一、不良贷款现状

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整理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

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2.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

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3.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

4.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

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

不良贷款范文篇2

中华咨询与美国波士顿商学院联合项目研究团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中国资产管理公司进入欧美不良贷款市场进行课题汇报。

基于波士顿商学院的研究优势,项目组重点研究了美国不良资产市场现状。针对中国公司拓展海外不良资产市场的意愿,项目组研究了美国不良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分析了现有监管体系下不同方式不良资产投资的详细步骤,总结对比了不同投资方式的投资要求、优缺点等。这类信息对进入美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前期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班牙市场尚小具吸引力

西班牙是欧元区的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产出占欧元区总产出11%,西班牙不良贷款市场的日前规模约为1270亿美元。目前高达20%的高失业率将继续影响西班牙的不良贷款市场,并导致更多的借款人无力偿还住宅抵押贷款。西班牙的银行体系较为分散,从而导致其法制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近期的法规调整,将进一步增加形势的复杂性。

在住宅房地产市场,中途停工、未售出及丧失市场需求的居住性房产高达150万套。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金融危机开始时,人们大量失业,产生了大量空闲房屋和未完成的开发项目,中途停工、未售出及丧失市场需求的居住性房产高达150万套。此外,还有一些原因将导致近2350亿美元的贷款可--能出现问题:大多数按揭贷款采用浮动利率,一旦利率上调即有可能带来问题;按揭贷款的约定期限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协议期限的两倍;一旦经济走出低谷,利率上涨速度将超过失业减少速度。

因此,项目组认为西班牙的不良贷款市场目前对外国投资者尚不具吸引力。未来,当整合后的银行对其不良贷款账务情况进行充分审计且经济形势好转之后,随着交易活动的增加,投资环境可能会有所改善,西班牙市场将成为对投资者非常具有魅力的市场。

英国市场挑战、机遇及警示并存

英国的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超过当前披露的水平,当前市场依旧存在两个制约因素:政府干预限制了英国的不良贷款交易活动;资金短缺限制了不良贷款交易。目前,英国市场对短期投资者极为苛刻,但有长期投资计划的投资者或许可以找到不菲的获利机会。

由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表现欠佳,因此,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有可能面临被拆分、解散的命运。分拆之后,金融业监管将由英格兰银行负责;消费者保护则由分拆后组建的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管理局(CPMA)负责,新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将于2012年完成。目前,投资者还不清楚英国政府在监管方面的调整将对不良贷款交易产生何种影响。一般情况下,不确定性将削弱市场的吸引力。

在英国市场应对银行经营失败的手段主要有:

部分产权转移,将倒闭银行一分为二,私营机构购买者购买倒闭银行部分或者全部的资产,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的债务;

银行破产,全行变现;

过渡银行,将破产银行的一部分产权转移给英格兰银行拥有的一家公司:

暂时性国有,银行被国有化,政府获得破产银行的全部股份。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向私营机构购买者的产权转移如果能迅速执行并且价格合理,可能是处理破产银行最优的工具。

鉴于上述情况,项目小组认为英国的不良贷款市场挑战、机遇及警示并存:

挑战――创建一个对贷款提供管理服务的基本架构,较高的资本需求以及较长的投资时间;

机遇――很多潜在卖方,竞争有限,向商业抵押贷款过渡:

警示――不要对不良贷款的维护采用外包。

美国市场规模巨大

截止2009年年底,所有美国银行净未偿贷款及租赁合计6.2万亿美元。根据标准普尔的估计,全部贷款余额的5.45%为不良贷款,相当于大约3300亿美元,而定价是增加不良贷款交易的最大障碍,但买卖价差依旧处于不断缩小态势。

2009年安水出版了《投资者调研报告》,其中对美国不良贷款投资得出以下结论:

问题:您如何描述美国不良贷款市场的当前状况?

结论: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不良债权市场仍在不断增长。

问题:过去12个月,是否在美国境内因为投标或购买不良贷款而开展尽职调查?

问题:您在此前12个月是否曾购买或试图购买过不良贷款?

结论:投资者虽然感兴趣,但对入市投资采取谨慎态度。很多投资者始终不确定经济是否会持续复苏。

问题:您如何购买不良贷款组合?

结论:大多数购买是通过淡判易,或是在咨询顾问参与下以拍卖形式完成。

问题:您所在的公司,在2010年为购买不良贷款组合而分配的资金是多少?

问题:您对多大规模的交易最感兴趣?

结论:很多小规模买家可能会进入这个市场,从而增加了投资者为成交小规模交易(低于1亿美元)而展开的竞争。

通过FDIC购买不良贷款

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理贷款的方式包括:直接贷款出售、结构化贷款销售、公私投资项目。

而FDIC处理破产银行的方法为:

购买接管(P&A):财务状况健康的银行收购破产银行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同时接管其全部或部分已保险存款。

存款偿付:如果找不到买家,FDIC在已保险存款范围内全额偿付破产银行存款人的存款。

公开银行援助(OBA):FDIC会直接通过贷款、存款、购买资产或承担债务等方式,向已经投保并面临破产风险的银行提供金融支持。

过渡银行:FDIC暂时性接管破产银行,继续为该银行的顾客提供服务。

托管:类似于过渡银行,但相比对破产银行实行国有化的措施,面临更多的暂时性管制。

其中直接销售贷款的程序为:

FDIC打包破产银行的贷款用以通过投标竞价进行出售一投资者完成预先资格审查程序一得到FDIC颁发的许可令一投资者获得用来了解贷款池信息的通道一提交标书,如果投资成功,投资者将获得整个资产包。

从2007年1月到2010年8月,FDIC通过直接销售贷款方式出售破产银行的贷款的笔数超过10万笔,销售价值约为贷款总账面值的50%。

结构化贷款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结构)程序:

FDIC将不良贷款交由新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LLC)FDIC在未来现金流中保留参与利益FDIC将100%的成员利益完全销售给单一投资者。

结构化贷款使得FDIC在保留对破产银行资产权益的同时,把日常管理活动转移给私营专业机构。从2008年到2010年,通过结构化贷款销售方式

销售的贷款总额远低于直接法销售的贷款量,但结构化销售方式涉及的账面值明显更高。

公私投资计划(PPIP):PPIP鼓励运营银行售出其已处于不良状态且不能产生利润的问题贷款和问题有价证券。FDIC和财政部通过融资安排为投资者提供支持,从而为这些资产创造交易市场。PPIP由两部分构成,遗留贷款计划和遗留股权计划。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入美国不良贷款市场。中国投资公司(CIC)已通过FDIC的PPIP计划及其他投资技术进入美国市场。

中司主要以三种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1、间接投资于美国的对冲基金,中司通过入股摩根士丹利间接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

2、直接投资于美国的金融机构,2010年,中司购买摩根士丹利及黑石集团的股份。通过公私投资计划(PPIP),中司与橡树资本管理公司联合10亿美元,后者为美国财政部选定的问题有价证券计划4专营公司。

3、组建合资公司,中投已与JCFlowers组建合资公司,并新建一只价值为40亿美元、以美国金融资产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JCFlowers本身即为美国的私募基金公司。

此外,还有一些监管问题会影响中国公司进入美国不良贷款市场,这包括:税收问题、公司结构选择、不良贷款的收购和处置、政治因素。

还有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是估值,在美国市场上金融危机之前的证券化过程为:

步骤1:美洲银行等传统银行持股公司(BHC)发行贷款。

步骤2:BHC构建贷款包,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再将该资产包出售给投资银行,如高盛。

步骤3:该投资银行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二级投资者创建有价证券。投资银行向这些投资者发售代表资产包权益的有价证券。这些结构化有价证券被称为(CDOs)。

金融危机之后的证券化过程为:

?PPIP为BHC创造了一个出售不良贷款、恢复财务状况的流动性市场。

?BHC出于财务因素而依旧不能参与本计划

正常情况下的贷款评估方法,按固定利率、等额支付的假设对美国按揭贷款进行全面摊销。

难以评估的资产是指极为复杂和极端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如担保债务凭证(CDO)和资产抵押证券(ABS)。银行采用的贷款评估方法:按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贷款价值;根据信用违约互换曲线推导贷款价值;根据债券价差曲线推导贷款价值;根据估值模型推导贷款价值。

因此,联合项目小组对美国不良贷款市场得出以下结论:

机遇:市场规模巨大,超过3300亿美元,政府为解决不良债务提供支持。

不良贷款范文篇3

一、资金投向失误,甚至存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现象

有些贷款项目在立项时即“先天不足”而导致风险的必然发生。如,某厂拟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纤维板,实际上该种技术尚不成熟,缺乏可靠的工艺。银行未进行严谨充分的项目论证,在有关方面的“关心”下,贷款上亿元引进生产线,由于试产不成功,企业经营出现危机,贷款形成呆滞。又如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建楼堂管所,而某市行以投资、贷款方式投入上千万元建度假村,现该度假村经营困难,贷款归还无望。版权所有

二、以多种形式搞账外经营,使贷款形成损失

表现之一:捏造企业名称或与企业签定虚假合同套出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或购建自用固定资产等账外经营活动。如,某行贷款给某公司2千余万元,此笔资金实际由该行用于开发房地产,由于多种原因,现已形成损失。

表现之二:利用所办经济实体违规经营,造成损失。如在对某县支行审计时,发现该行一笔贷款在该行的报表中无结息记录。审计查明,该行少报基建规模,差额部分通过三产开具假贷款合同套取资金,而此笔贷款在清分时被列为损失类;又如某行办事处所属三产从该办借款400万元,拆给某钢厂,现该厂停产,借款无法归还,该办事处向所属三产的贷款项实际已形成损失。银行向所办实体的贷款往往存在手续不完善、贷款不合规、贷款利息少收、不收等问题,对贷款本息管理失控,使金融资产受损失。目前,人行要求清理三产,银行与经济实体的脱钩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对贷款企业财务资料审核不利

我们在对某行28家企业延伸审计时,发现其中12家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银行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严重不符。如,银行掌握的某贷款户1998年总资产349万元,总负债532万元,权益-183万元,经审计,该单位1998年总资产为4199万元,总负债18177万元,权益28813万元。企业会计报表是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赢利水平等信息的依据,是银行对贷款进行管理的重要资料。有些信贷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认真核实,导致对贷款企业经济状况了解的失实,从而削弱对贷款的有效管理。

四、以物抵贷资产管理漏洞大,造成较大损失

目前,一些贷款企业以车辆、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抵顶银行的债权,从而形成大量的抵贷资产。以物抵贷资产降低了贷款损失的金额,但由于银行对抵贷资产管理的漏洞使可避免的损失重新形成损失。其主要表现是:

1、管理不善,形成损失。如某办事处收来抵贷汽车12辆,除1辆拍卖变现外,由于管理不善已丢失5辆;

2、相当一部分抵贷资产被银行自用。如某市行收到抵资土地,该行未拍卖以偿还贷款,而是利用土地建宿舍楼;某行账外抵贷汽车69辆,其中63辆自用;

3、抵贷审批手续执行不严格,形成账外资产。部分行、处抵贷资产未经批准或已批准但未入账。企业抵贷后,一方面贷款企业不负有偿债责任,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仍未冲销,但实际已不能再收回。这就使银行贷款及抵贷资产处于失控状态。如某市行未在账内反映已经省行批准的抵贷资产1137万元。

五、指标化管理带来的负面效果

为完成任务指标,应付考核、检查,银行用倒借据方式掩盖贷款真实状况,人为提高资产质量。某市行为掩盖一笔逾期2年,金额700万元的贷款,将原来期限为1993至1995年技术改造贷款的借据换掉,取而代之一张期限为1997年至1999年的新借据。

六、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

【不良贷款(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打篮球的启示作文(整理4篇) 2024-07-31

不良贷款(收集3篇) 2024-07-31

无偿献血活动总结(收集3篇) 2024-07-31